查看原文
其他

统筹利用标准化手段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颜媚 王蕴韬 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 2018-09-14

1  引  言

近几年,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互联网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但与每个热门风口一样,泥沙俱下,市场上人工智能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潜在伦理道德问题逐步显现,传统行业智能化标准工作需求强烈。目前领域内尚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来对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进行约束和规范,亟需加速人工智能标准化布局,统筹利用标准化手段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国内外标准组织积极扩展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1)全球主要国际组织依托深耕领域优势,各有侧重地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 1)于2017 年 10 月批准成立了JTC 1/SC 42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专注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2018年4月于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会上讨论确定了该委员会的组织架构,重点在术语、参考框架、算法模型和计算方法、安全及可信、用例和应用分析等方面开展标准化研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重点针对工业机器人、智能金融、智能驾驶三个领域分别设立了机器人技术委员会(ISO/TC 299)、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TC 68)以及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TC 22),三个委员会分头开展相关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


国际电信联盟(ITU)主要在电信网及物联网领域开展了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其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未来网络(包括 5G)-机器学习焦点组,聚焦未来网络中机器学习的应用,在包括接口、网络架构、协议、算法以及数据结构等方面开展深入的规范性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量用户案例收集,并在2018年8月的第三次组会上基于收集案例研讨了通信网络环境下机器学习算法、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其对网络架构影响等重要问题;ITU-T第16研究组在视觉信息处理与识别、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等方面也已经开展了人工智能标准相关研究工作。在其2018年7月闭幕的全会上,该研究组决议通过设立新的人工智能赋能的多媒体应用研究课题,以全面统筹推动数据集筹备、多媒体应用智能化评估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多媒体应用影响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开展。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要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开展了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其下的市场战略局(IEC/MSB)于2017年11月在青岛召开AI白皮书项目组启动会,共同对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围绕人工智能的标准化体系架构展开深入探讨。在2018年6月IEC/MSB国际标准年会上,海尔牵头制定AI白皮书送审稿通过IEC评审,预计于今年10月IEC全会正式发布。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主要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伦理道德标准的研究,并于2017年11月宣布了三项新的人工智能伦理标准,分别为机器化系统、智能系统和自动系统的伦理推动、故障安全设计以及福祉衡量标准。


(2)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国内各大组织争相布局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对口 ISO/IEC JTC 1 工作,人工智能方面主要在术语词汇、人机交互、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开展了标准化工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对口ITU工作,在ITU-T SG16全会上,牵头创立了人工智能多媒体新课题,布局人工智能与多媒体融合研究与标准输出。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9)下设 SC 2 机器人装备分技术委员会主要在工业机器人整机、系统接口、零部件、控制器等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0)主要在生物特征识别、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了相关安全标准化研究工作;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8)主要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展了标准化工作。


3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国家战略部署、产业发展及市场需求仍存在差距。


(1)统筹协调有待加强


人工智能产业覆盖广泛,参与主体众多,涉及到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学术界、产业界、政府机构等各方参与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相对独立,各成体系。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相关责任主体尚未明确,各单位间缺乏联络协同机制,工作开展较为分散,标准化工作交叉矛盾时有发生。同时,相关资源渠道未能充分打通,参与各方未能有效形成合力,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


(2)信息不对称制约企业参与


当前我国参与人工智能标准工作的企业相对固定单一。一是企业对人工智能标准化普遍缺乏必要认知。二是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及活动的宣贯活动较少。企业对于相关标准工作及活动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制约了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


(3)国际交流合作不足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人工智能特性带来的业务准入、隐私保护、产品责任、算法歧视等问题也已引起各国重视。随着国际产品和服务贸易的不断深化,上述问题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加强国际政策法律的沟通和交流。目前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程度相对较低,参与国际标准活动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  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工作重点建议

针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提出借助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如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等平台,集聚业界主流产学研单位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化布局,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


(1)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加强统筹协调


建立统一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围绕标准体系,立足国内、借鉴国际,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基础应用、服务平台、智能产品应用及服务和安全等领域的标准研制。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为引领,围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加快推进重点标准和基础标准的研制,动态更新人工智能综合标准化体系,及时满足产业发展亟需。


(2)加大人工智能标准化宣贯力度,营造标准氛围


强化对企业的宣传引导,为科学发展人工智能标准化营造良好的观念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工作机制及流程等基础知识,提高企业对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的认识。结合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组织策划标准化研讨推广活动,打破信息不对称格局,鼓励企业发挥其作为标准化工作主体的作用。


(3)积极参与和主导重要国际人工智能标准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


研究设立我国人工智能国际交流委员会,推动建立国际组织机构、政府及企业间的广泛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引领国际组织各领域研究及标准化工作。充分利用好现有国际组织平台,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标准走出去,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


作者简介

颜媚,现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的跟踪研究。

联系方式:yanmei@caict.ac.cn


王蕴韬,现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语音开放平台、数据集及开源方面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wangyuntao@caict.ac.cn


孙明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部主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总体组组长、数据中心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云计算、大数据、数据中心和多媒体等领域的研究和标准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联系方式:sunmingjun@caict.ac.cn



校  审 | 陈  力、 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欢迎转发分享!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事宜:

电话:62300198 

Email:media@caict.ac.cn


推荐阅读

信息消费正加速步入2.0时代

移动智能终端不良信息问题分析及治理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